(通訊員、攝影廖文桢)2025年4月10日下午7:00,我校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鄒進文教授應邀來我院“PPE名師講壇”授課,本次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萬健琳教授主持,PPE2201班全體同學、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了講座。
本次講座以“經濟全球化:曆史的視角”為主題,鄒教授從曆史演變的維度深入剖析了人類社會經曆的三次全球化浪潮,探讨了全球化進程中的經濟思想、制度變遷以及中國在其中的獨特角色。
鄒教授指出,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始于15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終于18世紀工業革命前。這一時期,重商主義成為經濟指導思想,銀本位制度盛行。中國以其發達的農耕文明和商品交易,成為第一次全球化的主導者。歐洲的特權貿易公司和三角貿易在這一時期蓬勃興起,而中國則通過絲綢、瓷器等商品的出口,大量換取了西方國家的白銀。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中國熱”,中國的建築藝術、日用品等都對歐洲産生了深遠影響。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則發生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這一時期,自由貿易理論成為經濟指導思想,金本位制度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次全球化是工業化時代的全球化,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國内社會政策的缺失和國際競争規則的缺乏,使得這一時期的全球化充滿了矛盾和沖突。最終,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緻了全球化的崩塌。
進入20世紀80年代,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悄然興起。這一次,新自由主義成為經濟指導思想,以不與黃金挂鈎的美元為中心的信用貨币體系建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一時期都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在這一時期通過改革開放,有效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成為了第三次全球化的最大獲利者。然而,随着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經濟空心化和泡沫經濟,以及逆全球化勢頭的擡頭,第三次全球化的未來命運仍然充滿變數。
講座最後,鄒教授展望了第三次全球化的未來走向。他提到,2025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地震,全球化進程面臨新的不确定性。同時也希望青年學子們能夠主動将個人前途放到國内國際兩個大局中來思考,為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本次講座内容豐富,不僅加深了師生們對經濟全球化曆史的理解,更為我們提供了思考未來全球化發展方向的新視角,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