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賢大講堂】陳江進:霍布斯政治哲學中的“利維坦”

發布者:姚春平發布時間:2025-03-24

(通訊員 鈕曉豔/攝影 劉靜)3月21日下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江進受邀來我院講學。本次講座的主題為“霍布斯政治哲學中的‘利維坦’”。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龔天平教授主持,學院部分老師、研究生和本科生聽取了講座。

講座伊始,陳江進教授對學界關于霍布斯政治哲學與宗教關系的傳統闡釋路徑提出學理性質疑。他認為,如果對這一問題采取世俗主義或公民宗教式的解讀,我們将無法理解霍布斯關于世俗國家必然走向死亡的論述,無法理解為什麼霍布斯稱利維坦是與“不朽的上帝”相對的“必死的上帝”。

随後,陳江進教授從世俗意義層面對“利維坦之死”作出闡釋。他提出,在霍布斯的文本中,利維坦雖然會由于内戰、内外之分和多元間接權利而死亡,但是霍布斯的相關論述僅僅展示了國家可能存在的隐憂,其絕非表達國家解體具有必然性,因為隻要主權者制定出适當的法律,人們合理運用理性,并以之作為行動的根據,國家之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說,在世俗意義上,利維坦并非必死。

在此基礎上,陳江進教授從神學意義上論證了“利維坦必将随基督之國的降臨而走向終結”。陳江進教授在《聖經》中所勾勒的包含着過去、現在和将來的線性曆史中找到了利維坦在霍布斯神聖曆史中的位置:利維坦作為現世的政治建構,其存在于基督第一次降臨與第二次複臨之間。當末世審判開啟,基督将建立非政治的永恒神國,利維坦作為暫時性的世俗秩序将完成其曆史使命,在神聖救贖計劃中自然退場。但是,未來的神國是恩典和愛主導的上帝之國,其與依靠恐懼維系的利維坦存在本質差異。

最後,陳江進教授得出結論:利維坦作為“必死的上帝”,其必然性根源于霍布斯基督教神學框架下的神聖曆史叙事。他進一步提出,霍布斯為解決17世紀政教沖突,構建了雙重策略:針對建制化的宗教,霍布斯主張主權者壟斷教權與政權,通過公民宗教框架實現宗教的政治管控;針對信仰化的宗教,霍布斯将世俗政治嵌入神學曆史圖景,同時隔離“未來世界”的宗教維度對現世政治的影響。對此,陳教授認為,霍布斯對政教關系的調和雖然具有現實意義,但其樂觀主義可能低估了信仰懸置對世俗政治的侵蝕風險。

在自由提問環節中,陳江進教授與師生展開了深入交流,對霍布斯的神學框架、利維坦的曆史定位等問題作了細緻解答。講座結束後,龔天平教授向陳江進教授于百忙之中莅臨我院講學緻以由衷謝忱,伴随着全場持久的熱烈掌聲,這場融貫思想深度與現實關懷的學術盛宴,在濃厚的思辨氛圍與蓬勃的求知氣象中圓滿結束。


科學研究

    最新更新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