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佳穎)3月16日下午,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楊海文先生來我院進行了“《孟子》單章研究的方法與‘學莫先于立志’的追求——《孟子·盡心上·待文王興章》解讀”為主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張舜清教授主持,學院部分老師、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在本次講座中,楊海文教授以《孟子·盡心上·待文王興章》為背景,系統而深入地闡發了《孟子》單章的研究方法,認為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楊教授深入分析了《孟子》的單章原文“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并表示當下的古文今譯要求更高的精确性。為古文今譯的精準,楊教授援用自創的“如字組詞,章内自洽”的翻譯原則。
第二,楊教授還為我們介紹了當今孟子研究的三種範式,即孟子思想研究、孟學史研究及《孟子》單章研究。同時《孟子》單章研究是一種範式創新,也是一種内容創新。
第三,楊教授提出了《孟子》單章研究的方法:一是“如字組詞,章内自洽”,要對原文進行精準翻譯與正确理解;二是“資料編年→資料類編→學術劄記”要對原文進行深度解讀與綜合評價,依據“主題關聯度強”“論題顯明度高”“篇題标識度全”的撰著體例,形成《孟子》各個單章的研究成果。
第四,楊教授期待在座學生把求學以立志作為唯一宗旨,并借用曾國藩的名言“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來鼓勵在座同學。同時以自身為表率,“‘小我’一旦讀通詩書,‘大我’就能将文獻講成故事,将故事講成事故,将事故講成思想,将思想講成修養。此即在文獻中博觀約取,此即在文獻中深造自得,此即在文獻中盡心知性,此即在文獻十優入聖域。”
張舜清教授主持了讨論環節,他首先向楊海文教授緻謝,感謝其為同學們帶來了精彩講座并簡要總結内容。随後現場開放提問,同學們踴躍舉手,楊教授耐心解答所有問題,并勉勵大家以"豪傑"精神自立自強、把握人生機遇。講座在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師生們以持久掌聲向楊教授表達由衷敬意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