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婧瑞)3月14日晚,複旦大學特聘教授王鳳才在我院進行了以“為藝術而藝術”或“藝術回歸生活”-比格爾對唯美主義與先鋒派的批判性重構為主題的講座。講座由顔岩教授主持,學院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王鳳才教授首先對于唯美主義與先鋒派的基本概念和相關主張進行了介紹,唯美主義與法國象征主義同屬一脈,強調藝術自主性,追求感官愉悅和藝術的純粹性,認為是生活模仿藝術,而非藝術回歸生活。與唯美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的态度不同,先鋒派則追求讓藝術在政治和道德上介入生活實踐,力圖摧毀自主性藝術體制,否定藝術自主性,即使“藝術回歸生活”。
随後王鳳才教授針對比格爾對唯美主義與先鋒派的批判性重構這一問題展開了論述。比格爾從藝術體制概念出發,圍繞着藝術與社會,藝術自主性與生活實踐的關系,對整個藝術體制進行總體批判,讨論了唯美主義與先鋒派不同的目标追求,重申了“藝術回歸生活”的必要性。作為批判理論的傳人比格爾,他堅持辯證的态度,在對于唯美主義藝術概念大體持反對态度的基礎上,強調了唯美主義保證了藝術對生活實踐的批判性功能這一積極的方面。比格爾雖然對先鋒派基本上持贊同态度,但也看到了“藝術回歸生活”的不可能性,總之他堅持既不能完全的“為藝術而藝術”,也不能真正的使“藝術回歸生活”。
王鳳才教授邏輯嚴謹的講座讓同學們對于唯美主義和先鋒派有了新的認識。在提問環節,王鳳才教授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大家收獲頗豐,本次講座完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