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佳穎)3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丁四新先生來我院進行了“本心與盡心——孟子的心論思想”為主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王雨辰院長主持,學院部分老師、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在本次講座中,丁四新教授以出土先秦儒學文獻為背景,系統而深入地闡發了孟子的心論思想。丁教授認為孟子的心論思想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丁教授論證了性善論證中的心論思想。以本心之善論證人性之善,是孟子性善論證的突出特點。孟子所說本心即是仁義之心,即是四端之心,即是良心。良心與良能、良知是體用關系,後二者也是人天生即具的。人禽之辨在孟子三辨中最為重要,是确定人之性善的一個關鍵議題。不僅如此,人本身即有人禽之辨,孟子認為體有貴賤、有大小。心是大體、貴體,而耳目鼻口手足是小體、賤體。 其次,丁教授講述了人性修養論中的心論思想。盡心、知性、知天與存心、養性、事天是孟子修養論的主要功夫與環節。孟子的功夫主要落實在思心上,操存舍亡、擴充四端、求其放心與以仁存心都與思心密切相關。孟子還主張“養心莫善于寡欲”,而此一功夫與其大小體之說相關。最後,丁教授闡發了政治哲學中的心論思想。從仁心、仁政到王道,是孟子政治哲學的基本線索與環節,“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是其基本原理。“民貴君輕”之說是孟子性善論及其仁政學說的必然推演,同時它将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人民性”空前地突顯了出來。
夏世華副教授主持了讨論環節,他首先感謝丁老師給财大學子帶來這場精彩的講座,并對講座的内容進行了簡要概況。在提問環節,丁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所有問題,并鼓勵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發明本心,把握自己的未來。最後,張舜清教授對本次講座予以簡要總結。至此,本次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