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彬)2024年12月27日上午,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大平應邀來我院講學。本次講座的主題為“結合論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本次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顔岩教授主持,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部分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
講座伊始,胡大平教授提出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面臨的兩大困難:基礎性問題和評價問題。如何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如何将某個哲學家的觀點放到整個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潮中研究和評價?對此,胡教授在結合論視角下回應了這兩大困難。結合論的結合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馬發史”)和經驗史的結合。胡教授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下簡稱“習思想”)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要站在時代高度,理解、判斷規律性内容,把握習思想為馬發史提供的新視角和新要求。
胡教授講到,從1914年以來,馬克思主義的内涵和外延擴大了,它不僅是無産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資産階級也開始接受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當我們看到無産階級對馬克思主義的支持和發展時,也應該看到資産階級對馬克思主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結合論中所說的經驗史不完全是無産階級的經驗史,還包括資産階級的經驗史。也就是說,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不能僅僅站在于無産的立場,還要從資産的視角來看待,防止馬克思主義狹隘化。為此,更需要加強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
胡教授從以下三點擴展了今天的講座主題,一是宏觀上梳理了從20世紀40年代之後到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四個階段,從史實中呈現出馬克思主義從與無産階級相結合到資産階級主動學習的發展曆程。二是微觀上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若幹重大問題。三是在對宏觀和微觀的叙述中,提出相關例子,說明在結合論視角下對馬發史研究的重大意義。
胡教授指出,結合論中的結合不是“小結合”,而是“大結合”。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應該與物質條件、環境條件等相結合,我們需要考慮主體、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變化,并對結合論進行擴展。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對馬發史和經驗史的結合,我們應該拓寬視野,形成對馬發史、經驗史、曆史、經濟史和社會史等史學研究的大結合。
講座尾聲,顔岩教授進行了簡要總結,并感謝胡大平教授的精彩講學。胡教授也對我院學子表達期許,鼓勵學生們多讀、泛讀專業史學書籍,形成自己的“大結合”。至此,本次講座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