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夏瑩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學(二)

發布者:姚春平發布時間:2024-10-18

(通訊員餘雅軒/攝影盧傑)202410179:00,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夏瑩為我院學生舉行了第二場講座。本次講座的主題為《大綱》中的方法論研究之二:奈格裡的闡釋:政治經濟經濟批判方法的四個原則。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張佳教授主持,部分博士生、研究生參與本場講座。

在講座的開始,夏瑩教授強調了《經濟學哲學手稿》(簡稱《大綱》)中包含的一些更為激進的思想,這些思想值得我們關注,并将成為她接下來分析讨論的基礎。夏瑩教授首先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進行了審視,特别是關于研究路徑的選擇。

在讨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戰略上的“貧困”問題時,夏瑩教授引用了佩裡·安德森的觀點,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在學術領域的問題值得關注。她同意安德森的看法,即許多哲學理論雖然在理論上豐富,但并未轉化為實踐。夏瑩教授進一步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動态變化角度分析了戰略貧困的原因,指出生産方式的變化會導緻傳統觀點的轉變。她詳細論述了福特制、後福特制、資本的創意化,以及勞動與資本之間從對抗性向共謀性關系的轉變。

接着,夏瑩教授探讨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克服資本邏輯的可能性路徑。她提到,霍耐特将沃爾澤在《批判與常識》中對泛化批判範式的讨論作為分析的起點,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視角。夏瑩教授還強調了在建構與資本異質的邏輯時,需要深入理解奈格裡經濟範疇内的矛盾和對立,以及在政治神學方案中,需要理性看待當代激進左翼的政治神學傾向,包括本雅明的曆史概念和左翼思潮中的聖保羅問題。

在講座的最後部分,夏瑩教授讨論了奈格裡關于超越馬克思的馬克思的觀點。她首先分析了現實背景,即工人自治運動,以及核心問題,即探索革命及其主體性的可能性。夏瑩教授認為,應該以現實為導向進行文本闡釋,采用具有複數主體性的辯證法作為方法論,并運用奈格裡的四重原則來深入探索奈格裡與馬克思的思想精華。通過這些分析,夏瑩教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理解西方馬克思主義及其與馬克思思想關系的框架。

講座尾聲,張佳教授行了簡要的總結,由衷感謝夏瑩教授的精彩講學,并希望同學們在日後的學習研究中深入文本,以自己的思想獨立性去研究理論家,才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本次講座順利結束。



科學研究

    最新更新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