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孫彬/攝影馬國豪)2024年10月16日—17日,,清華大學哲學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夏瑩應邀來我院進行系列講學。第一場講座于10月16日晚舉行,主題為“《大綱》中的方法論研究之一:黑格爾與康德之間: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院長王雨辰教授主持。學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夏瑩教授在講座的開始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馬克思哲學中是否存在認識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她深入分析了《經濟學哲學手稿》(簡稱《大綱》)的文本,并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夏瑩教授認為,《大綱》中所描述的兩種研究路徑實際上都是認識論的方法,但關鍵在于馬克思是否接受用認識論的方式來理解資本主義。通過對“兩條道路”概念的深入剖析,夏瑩教授認為馬克思的方法超越了傳統認識論的範疇。她指出,馬克思的方法論不局限于國民經濟學、康德或黑格爾的研究方法,而是更進一步,采用了一種存在論的視角。另外,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夏瑩教授進一步探讨了馬克思如何超越認識論的研究路徑。她強調,存在一個真實的主體在思維之外,這個主體與思維相對立,我們必須尊重這個實在實體的客觀性和優先性。夏瑩教授指出,馬克思的超越方法具有唯物主義的特點,他主張用思維的整體性來取代思維的總體性和具體性,這種整體性與具有實體的頭腦相呼應,從而擺脫了觀念論的局限。
夏瑩教授接着以“勞動”這一概念為例,說明了如何從簡單的範疇發展到具體的範疇,特别是在勞動範疇的存在論演繹中。她區分了“勞動一般”和“如此這般的勞動”,并指出亞當·斯密放棄了後者的特殊規定性,從而抽象出了前者。然而,馬克思并沒有停留在這一步,他的研究方法在存在論上融合了“如此這般的勞動”的内涵。
在講座的最後,夏瑩教授回應了最初的問題,她主張馬克思的哲學中不存在認識論,而是一種存在論。她認為,馬克思的研究方法體現了從傳統方法論到存在論的範式轉變。馬克思的研究方法不僅要求我們理解資本主義,更重要的是要直面并引導資本主義的發展。夏瑩教授指出,馬克思并沒有明确闡述他的方法論,而是在對資本主義結構的分析中直接應用了這種方法。
在自由提問環節,夏瑩教授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細緻而耐心的解答。王雨辰教授在講座結束時總結了的夏瑩教授的講學主題,并建議同學們要回到馬克思經典文本、聯系并理解相關哲學家的經典理論、剖析文本中的深刻内涵。至此、講座完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