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攝影王茜)2024年6月6日下午6:30,我校經濟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鴻武教授應邀來我院“PPE名師講壇”授課,本次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萬健琳副院長主持,PPE2101班全體同學、部分研究生參加了講座。
講座伊始,張教授通過生動的例子和互動式講解,深入探讨了微觀經濟學在現代經濟分析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對經濟思維模式塑造的重要影響。張教授引導學生們将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他指出,學習微觀經濟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套分析工具,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理性、系統、批判性的思考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幫助人們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時,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和做出決策。
接着,張教授進一步闡述了微觀經濟學中的幾個關鍵概念,探讨了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定:稀缺性假定和理性人假定,并結合實際案例,展示了這些理論如何應用于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稀缺性假定揭示了資源有限而需求無限的基本經濟現實,理性人假定則認為,經濟主體會基于可用信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張教授強調,決策依賴于信息,而信息不對稱可能扭曲市場結果。他提出,市場機制通過價格來分配資源,但需要透明競争;政府幹預則在市場失效時,通過政策手段調整資源,以确保公平和福利最大化。
在講座的尾聲,張教授對經濟學進行了精煉的定義,并概括了兩大基本分析方法:CBA(成本效益分析)和MR—MC(邊際收入 - 邊際成本分析)。他特别強調了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在經濟決策中的核心地位,指出這些概念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通過考慮每增加一單位資源所帶來的額外成本與收益,經濟主體能夠更有效地做出選擇,實現資源使用的最大化效率。
張教授的講解為學生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觀察和分析經濟現象,不僅讓學生們理解了這些理論内涵,而且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應用這些理論來解決經濟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教授鼓勵學生們不僅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更要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和深化這些知識,以形成更為成熟的經濟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