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帥天鴻攝影宋海濱)2024年5月16日下午3:00,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部高級訪問學者郭忠華應邀在文沛樓二樓會議室講授“超越學術二元論:問題域與理論化”。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萬健琳教授主持,政治學系羅雪飛、張旭斌老師,社會學系周盼老師以及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近6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講座伊始,郭忠華教授提出了學術研究中的二元對立問題,列舉了唯物與唯心的對立、個體與集體的對立、進化與沖突的對立、普遍與特殊的對立、宏觀與微觀的對立、共時與曆時的對立以及定性與定量的對立。他強調對立無所不在,對于研究者而言,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超越争論本身認識到後面的理論問題,并從理論上做出解釋。
随後,郭教授以“食洋不化”和本土化反應為例講述了普遍化與特殊化的争論。在他看來,這一争論背後反映了兩個理論問題:“知識的跨情境效度”和“民族學術地位與權力”。前者是對于社會科學知識特性的拷問,涉及到産生于西方背景的社會科學知識在中國語境下多大程度上仍然有效;後者是對于社會科學知識結構的拷問,涉及到中國社會科學在世界學術舞台上應該擁有何種地位和權力。此次講座主要回答第一個理論問題。
此後探讨了社會科學知識的多元普遍主義特性,郭教授認為社會科學知識盡管具有“多元主義”性質,但也具有“普遍主義”的一面。一方面,社會科學知識是一種多元的知識:由于文化、價值、國界等諸因素的影響,社會科學知識是多元的,不存在普遍适用于全人類的絕對普遍知識。另一方面,社會科學知識又具有有限的普遍性:由于社會科學知識是一種概念化、理論化和類型的知識,它區别于常識、經驗和描述性知識,它使紛繁的社會事實變得類型化,從而可以将特定情境下抽象出來的概念和理論應用于同類情境中。
最後探讨了社會科學的解釋模式,郭教授認為多元普遍主義的解釋立場意味着同一種社會事實可能存在多元化的解釋。社會科學研究的任務在于盡可能發現同類事實的解釋,形成解釋集合。社會科學知識的多元普遍主義特性表明,由于文化價值的差異,社會科學無法形成“絕對普遍性”解釋,而是隻有“有限普遍性”,知識的效度以同類情境作為前提。
自由提問環節,郭教授對師生們的提問逐一耐心解答。最後萬健琳教授對郭教授莅臨我院講學表示衷心感謝,并對講座内容進行總結。講座在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