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姓名 | 獎勵名稱 | 成果名稱 | 成果類型 | 獲獎等級 | 獲獎時間 |
王雨辰 | 武漢市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邏輯及其當代價值 | 論文 | 一等獎 | 2022 |
|
|
|
|
|
|
王雨辰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 論文 | 二等獎 | 2020 |
陳春英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氣候治理與氣候正義 | 專著 | 三等獎 | 2020 |
夏世華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老子〉“恍惚”考辨及釋讀 | 論文 | 三等獎 | 2020 |
萬健琳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角色厘定•關系重構•行動協同——政府主導的多方合作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 專著 | 二等獎 | 2020 |
李明月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國内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研究 | 專著 | 三等獎 | 2020 |
徐鵬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湖北居民生活質量研究 | 專著 | 優秀提名獎 | 2020 |
羅雪飛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治國之要”:《商君書》國家建設思想研究 | 專著 | 優秀提名獎 | 2020 |
方 珏 | 武漢市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嬗變與重建:英國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研究 | 論文 | 優秀提名獎 | 2020 |
|
|
|
|
|
|
王雨辰 | 武漢市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生态學馬克思主義與後發國家生态文明理論研究 | 著作 | 二等獎 | 2019 |
李白鶴 | 武漢市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20世紀3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文化自覺 | 論文 | 二等獎 | 2019 |
劉建華 | 武漢市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基于産業地理政治視角的透視 | 著作 | 三等獎 | 2019 |
顔岩 | 武漢市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馬克思對黑格爾偶然性論題的繼承與超越 | 論文 | 三等獎 | 2019 |
高飛 | 武漢市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新時代精準扶貧系列研究 | 論文 | 提名獎 | 2019 |
|
|
|
|
|
|
王雨辰 | 武漢市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生态學馬克思主義與生态文明研究 | 著作 | 一等獎 | 2017 |
顔岩 | 武漢市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現代性的危機與存續—評阿格妮絲.赫勒的現代性批判理論 | 論文 | 三等獎 | 2017 |
張佳 | 武漢市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大衛.哈維的空間正義思想探析 | 論文 | 提名獎 | 2017 |
|
|
|
|
|
|
劉明周 | 武漢市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英帝國解體的研究範式評析 | 論文 | 二等獎 | 2016 |
劉建華 | 武漢市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美國外交周期 | 論文 | 二等獎 | 2016 |
方珏 | 武漢市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同一抑或差異:女性主義哲學的深層悖論 | 論文 | 二等獎 | 2016 |
|
|
|
|
|
|
鄧紅英 | 武漢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民主德國德國政策的演變(1949—1990) | 著作 | 三等獎 | 2011 |
方 珏 | 武漢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英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進程及其個性 | 論文 | 三等獎 | 2011 |
龔天平 | 武漢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德性倫理與企業倫理 | 論文 | 三等獎 | 2011 |
|
|
|
|
|
|
陳食霖 | 武漢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 生态批判與曆史唯物主義的重構—評詹姆斯.奧康納的生态學馬克思主義思想 | 論文 | 二等獎 | 2009 |
|
|
|
|
|
|
張春英 | 武漢市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海峽兩岸關系史 | 著作 | 三等獎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