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恩師郝俠君老師

發布者:湯彪發布時間:2022-09-16

二零二二年九月一日晨七點三十分,曾極大的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迹、為我終身立範的哲學家郝俠君老師因病去世。郝老師是學識廣博德高望重的知名哲學家、亦是我的哲學學習入門的引路人和值得終身仿效學習的師長。

1976,我由湖北機床配件廠推薦進入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的前身——湖北财經學院政治系進修班學習,這是我自初中一年級因文革中斷正常教育後,再次跨入校園門、且是大學的校園門。和我一樣,我所在進修班的學員大都來自基層、大都沒受過系統教育。教與學的難度可想而知。給我們進修班講課的老師有好幾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個子不高、臉龐清瘦、聲音洪亮、兩眼有神的郝老師。郝老師講的課是馬哲課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哲學馬哲這些概念開始印入我的視野。 那個時期我周圍的人對哲學是啥頗感陌生、不解(還沒有後來的在功利大潮沖擊下更多人表示的不屑。當然,教科書及教學的僵化也是重要原因),發出哲學是什麼學?學哲學有什麼用的疑問,也有曾有過相當經曆的長輩直言:學過,一輩子沒搞懂,沒用。我将這些疑問講給郝老師時,郝老師非常鄭重的說,哲學是關于世界觀方法論人生觀的學問,學哲學有用有大用。在課堂上,郝老師以他清晰的思路、廣博的知識、無數個例證、深入淺出的向我們講解着這個關于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學問,。郝老師生動講解的哲學課,實在是填補了那個年代因文革中斷十年教育、格外渴求知識、缺乏哲學訓練的我們思想上的空白。我和我們班學員愛上聽哲學課,(還有其他老師如黃老師董老師等)不僅因為郝老師等老師全心全情全意的講解,更是因為郝老師們對學生們的關愛,師生間情誼濃。郝老師還請同學們去他家,将他的愛人李老師、兒女大小毛介紹給同學們。郝老師及其他老師對我們學員的關心愛護,使在這個班學習的學生更珍惜學習的機會、更愛這個掩映在高大的法國梧桐中、不時能見卧之虎藏之龍(常見同學指着遠處過路人說“這個是右派、那個是右派、那個是大右派”)的校園。

當時的校園,經十年運動、十年停招後、百廢待興、青黃不接,特别是政治系。而總是看得遠些、着手早些的郝老師,則早在全面恢複高考之前,排除阻力、打破常規,破格将我們進修班的學員留下三個進一步培養,而我有幸成為三人之一(另兩位是李海濱和金崇華同學)。留校第二年,高考恢複,最有活力生氣的7778級相繼進校,郝老師随即安排留校的我們随堂聽課學習并當輔導員,更進一步送我們分别到武漢大學和複旦大學哲學系進修,随武大、複旦的7778級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在武漢大學,我學習了馬哲經典著述、歐洲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聆聽了著名哲學家的授課和講座,吸收了新知、認識了新的師友,感受到這所大學蓬勃的生機。武大進修後,财經學院正在為本院青年教師開辦工農兵學員回爐班,郝老師又鼓勵我随這個班學習,這個班的師資都是後學一提起就欽佩不已的學界老前輩。這個本校青年老師回爐班,走出了一批棟梁之才,他們和我一樣,對郝老師分外敬重。再後來,我考入八八級哲學研究生,随小我一輪的師弟們學習,讀研期間,校内外風潮湧動,敏銳的年輕學子在學習讨論中總有各種似乎很不合常理的出格之論,郝老師從不以權威對“出格”見解施壓、強人聽從,而是以極寬容、耐心的态度對待,這使得大家能在自由氛圍中無所拘束的學習。畢業後師弟們在不同領域各有創獲。我的入學、學習、畢業都得到郝老師和導師組的極大關心和幫助,這是每每想起就難以忘懷感動不已的。畢業後,我南下赴東莞,在東莞理工學院任教,教授馬哲課,後轉入将馬哲納入其中的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的教學與研究。

回顧自己求學的路,回顧自己與哲學結緣的路,深深感謝懷念帶我入門的郝老師。

晚年的郝老師,其生活遭到常人不堪其負的種種磨難,自己幾次跌倒、幾次骨折、幾度被縛于病榻痛苦萬分不得動彈。後來老伴李老師患病成植物人,卧床不起長達八年。這期間,郝老師的親友同事領導一個一個相繼去世,這看似無邊落葉潇潇下的凄涼晚景,在郝老師這裡竟過成了詩意的生活。年近八十的郝老師不僅長情陪伴昏迷不醒的李老師八年,風裡雨裡送飯、細心照料,還在這期間留下了大量的詩作。這些詩作有對年青時愛情的重溫、有對李老師蘇醒的期盼、有對子女的希望、有對新生命的贊歎、有對老同學老朋友的唱和、有對老領導老朋友命運不公的憤慨、有對年青輩的勖勉和期待、有對學校國家天下事事事的關心、有對理想信念大公人的一再宣說、有對普通人直至自然萬物的吟詠……這些滲透着親情愛情友情師生情同學情同事情家國天下萬物情的詩作,感人至深。

記得是2019年,我去探望郝老師,他贈送《生程吟詠》給我。那時的郝老師盡管聲音不再洪亮、眼睛不再有神,但透過這本詩集的文字,仍可感受到哲人郝老師特有的風緻——是那樣的堅定、自信、從容、潇潇灑灑、生氣勃勃。

郝老師離去了,他以他整個的生程和生命風範最直觀的再次告訴世人告訴我,哲學是什麼?學哲學有什麼用?治馬哲者當若何?

悼念緬懷郝老師之際,願步入老年的自己能像郝老師所願所望的那樣:“人文生命的青春沒有年齡的局限。我們老年人完全可能開辟各自适宜的活動空間,放射各具特色的美好光焰”。

  甄建均  


追思靈堂

    最新更新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