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是為慶賀郝俠君老師九十壽誕學術讨論會撰寫的,後因該學術讨論會形式有變而未能與會發表。驚悉郝老師辭世,萬分悲痛。特将此文發表,以此紀念我最尊敬的郝老師。
我是郝俠君老師的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從1982年春天入校到1984年12月畢業,我師從郝老師整整三年。三年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我獲得的教益則是終身的。值郝老師九十壽辰的喜慶日子裡,我想談一談我在這三年間終身受益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學業上的受益。
我博士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從教。多年的從教經驗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研究生的培養成功,是不能用現在國内通用的發論文的多少來衡量的,而應該以研究生在畢業時是否具有了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否具備了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理論生長點來衡量。一個研究生畢業後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離不開導師的培養,而導師對學生的這些能力的培養首先是通過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設計而實現的。我的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就是碩士生課程的設計有着直接的關系。在碩士研究生期間,郝老師為我們設計的研究生課程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注重學術研究的前沿性。20世紀80年代,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成為中國學界研究的最重要的著作。這本著作的出版和研究,帶動了中國學界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郝老師在我們的研究生課程設計中,充分注重國内學術研究的這一前沿動向,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研讀的必修課。不僅如此,郝老師還把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讀進一步擴展,将馬克思的博士論文、《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态》全部作為馬克思早期著作研讀的必修課。這樣的課程設計,使我們對馬克思的早期思想有了全面、完整的把握,因而比起國内的許多研究者對馬克思早期思想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我就是在對馬克思的這一系列早期著作的研讀中,突破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科書的理論框架,開始從現代哲學的高度思考馬克思哲學的起源和思想傳統,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論生長點。
第二個重點,是注重哲學思維方式的訓練。哲學思維方式的訓練,當然離不開學習哲學的知識,但它又不能在學習哲學的知識中獲得的,還需要有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訓練。在當時,對研究生進行哲學思維方式的訓練的最好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著作莫過于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少有的專門論述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恩格斯論述了自然科學與哲學思維之間的曆史聯系,論述了19世紀下半葉的自然科學的原理及其對于19世紀哲學思維變革的意義,論述了學習哲學史對于培養人的思維能力的必要性,等等。因此,學習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對于訓練研究生的哲學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郝老師在我們的研究生課程中,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專門學習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并且是逐字逐句的研讀。通過這種研讀,我不僅得到了紮實的哲學思維的訓練,而且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維方式有了清楚地認識。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思維方式,并不像國内學界所理解的那樣,是受18世紀啟蒙哲學思維方式的影響,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19世紀的過程科學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是把19世紀過程科學中的有機整體觀與17-18世紀以來的曆史科學融合起來,創造了以曆史主義為内核的現代哲學傳統,從而與近代理性主義的思辨哲學傳統斷裂開來,實現了哲學史上的革命性變革。這一認識,對我來說,是一次思維方式的解放,也激發了我對認識論研究的興趣。所以,我将碩士論文的選題定在認識論方向。我為寫作碩士論文做的課題史研究的成果後來發表在《國内哲學動态》上。進入博士研究生後,我繼續從事認識論方向的研究,其博士論文《人類認識結構與文化》修改成書出版。認識論的研究,對于我來說,既是對認識論問題的新探索,也是哲學思維的訓練。前者是我的科研的起點,後者是我不斷超越自我的内在動因。
第三個重點,是注重專業英語的學習。哲學思維的開放和更新,不僅需要探索新的問題,而且要吸取國外的學術思想。于是,掌握專業英語,就成為哲學科研必要的工具。郝老師非常注重培養研究這一方面的技能。為了使我們掌握專業英語,郝老師專門請來了武漢大學的金發鑫老師為我們講授了一個學期的專業外語。在一學期的專業英語教學中,金發鑫老師為我們選擇了休谟的原著作為讀本,逐句逐段地講解休谟的著作及其翻譯的問題。休谟的原著是17世紀的英語,許多語詞、語句與現在的英語有很大的區别,是比較難懂難翻的。但是,在金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還是将這個硬骨頭啃了下來。經過這種高難度的訓練後,我的專業英語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後,無論是讀專業的外文資料,還是外文翻譯,都很順暢。
郝老師為我們設計的研究生課程的這三個重點,為我日後從事哲學的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我在哲學的科學研究中終身受益。
第二件事是做人方面的受益。
郝老師為人正派、坦誠,這是所有接觸他的人都公認的。他也因此而得到他的同事們和學生們的尊重。但是,我在這裡不是講的郝老師品格的這一方面,而是另一方面,即他的為人大氣的一面。這是我在研究生畢業時所感受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經曆過文化大革命,飽受過失學的痛苦,所以,特别珍惜學習的機會。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我很想去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深造,但當時中南财大的人事部門已經通知我辦理留校手續。我當時表示不願意留校,但又不敢去跟郝老師說,怕郝老師生氣。後來,人事處的有關負責人将此事告訴了郝老師。令我意外的是,郝老師聽說此事後,馬上同意讓我走,為了減少障礙,還專門指示将我的人事關系轉到他主管的哲學研究所,可以随時放人。我也由此順利地進入了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留武漢大學任教。從這件事中,我深深體會到郝老師為人的大氣,而我從中受益的,不僅僅是獲得了發展的機會,更是如何做人的問題。我覺得,隻有大氣的人,才能做出大氣的學問,或者說,隻有大氣的人,才能治好哲學的學問。郝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大氣的哲學家。
我在這裡講師從郝老師受益的兩件事,是慶幸我人生中碰到了一位好老師,也是向郝老師彙報我的學習體會,衷心祝願郝老師健康長壽!
何萍
202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