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龐金友教授談當代民粹主義

發布者:姚春平發布時間:2017-05-22

       (通訊員王皓祎)519日晚7點,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龐金友教授應邀在文沛樓五樓會議室主講“當代民粹主義:動因、影響和消解”。此次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萬健琳老師主持,武漢大學朱海英老師、我校公共管理學院孔凡義老師、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政治學系張敏老師和羅雪飛老師,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部分本科生、碩士生以及校外慕名而來的學子參加了此次講座。

     龐教授指出民粹主義既是一種政治思潮,也是一種社會運動。它沒有特定的思想内涵,沒有成熟的、系統化的理論,隻是一種立場、态度、情感和行為方式。它堅持平民立場,反權威,反精英,反全球化,仇官仇富,推崇暴力話語并訴諸非理性的言論和行為。關于民粹主義産生的現實動因,龐教授認為,民粹主義源自現代,又反對現代。普選制度的普及和深化、社會分化的不斷加強和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促使世界各國政壇右傾現象普遍發生。其中,中國民粹主義崛起的現實動因有五個方面:貧富差距的擴大,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互聯網的普及,媒體話語權的變遷,反腐運動的反向助推。關于民粹主義的政治影響,龐教授指出,民粹主義是一把政治雙刃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民意走向,拓寬了弱勢群體的利益表達渠道,另一方面宣揚極端的平民化主張,抹殺精英人物對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鼓吹“人民至上”、宣揚極端平民主義、推崇非理性政治、熱衷激進立場。關于民粹主義的合理消解,龐教授主張,首先應區别對待民粹情緒與民意表達;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應該約束和規制民粹主義的極端行為,另一方面應該消解民粹主義滋生的土壤,其中最關鍵的是真正實現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公平與公正。最後,龐教授指出,對于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而言,防止極端思潮誤導社會公衆,仍然是一個重大課題。在全面深化改革、矛盾凸顯多發的背景下,需要我們在多元中求共識,在變革中謀發展。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展現出極高的熱情,紛紛就民粹主義話題向龐教授請教,龐教授一一認真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對同學們表示了鼓勵和肯定。講座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學院新聞

    最新更新
    最熱文章